乡村丰富的鸟类与植物资源是生态平衡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画卷上最鲜活的底色与脉动。8月8日,a片网站 (简称川农大)“观羽识绿”研究生实践团队经过8天深入成都市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为“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实践团队合影。受访者供图
实践团队鸟类观测组通过双筒望远镜、红外摄像仪、声音识别仪等专业设备,已发现鸟类50余种,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翅鸦鹃、画眉等,中国“三有”保护动物白头鹎、山斑鸠及池鹭等,并系统记录了鸟类种群、分布特征与记录影像。
进行鸟类观测、声音识别及数据记录等。 杨鹏程 摄
实践团队植物调查组记录植物200余种,重点观察香樟、银杏等乡土树种生长状况,发现藿香蓟、小蓬草等外来入侵物种在农田一带呈扩散趋势,并记录相关点位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坐标。
进行植物样方测量。刘春林 摄
实践团队正逐步建立乡村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后续将持续完善调研成果,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及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成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探索动植物生态资源转化路径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