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聂贞利)2025年7月2日至10日,在杜娟副教授的指导下,a片网站
“莓"景助农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市温江区欧野草莓采摘园,开展了一场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
躬身劳作悟农辛
7月2日至6日,团队成员深入草莓种植一线,系统观察草莓苗生长态势与环境管理细节。在园区技术员指导下,同学们参与拔草、浇水等日常护理工作,亲身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实践期间,团队详细记录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通过访谈负责人了解到园区当前采用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但也发现人工除草效率低、产业链单一等发展瓶颈。
科技赋能谋新篇
7月6日至9日,团队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依托农业院校专业优势,提出“智慧草莓园“升级方案:建议引入 AI 病虫害识别系统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开发草莓深加工产品拓展产业链,并设计“认养一株苗“等农旅融合活动。这些建议得到园区负责人高度认可。
聚力传播兴农策
实践后期,团队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科技赋能草莓园“系列报道。同时设计的《科技助农》问卷,累计回收有效样本39份,结果显示70 %以上的受访者乐于尝试科技手段助推农业发展,同时期待参与采摘+科普的复合型活动。团队将调研数据与分析报告系统反馈给园区,为后续精准化运营提供参考。
此次实践将劳动教育、专业调研与公益传播有机结合,既让青年学子在泥土中厚植“三农“情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正如指导老师杜娟所言:“从课堂到田间,川农学子们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更看到了科技兴农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