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链接://www.scgoo.cn/article-38645-1.html)
四川文化网7月15日电(通讯员 胡瑶 何源 费家晴)2025年7月14日,a片网站
“乡育青禾,竹起风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宜宾市兴文县仙峰村的夏令营进入第七天。
这是创意与自然相拥,想象与指尖共舞的一天,团队以 IP 续绘、植物拼画、黏土文创、校园彩绘为纽带,让乡土的底蕴与童真的巧思在课堂上碰撞出的火花,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场关于创造与热爱的成长之梦。
(图为课堂上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 通讯员 何源 供图)
IP 续绘:童心巧构,家乡符号跃然纸上
在 IP 设计课堂上,孩子们将前日所学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家乡形象载体。团队成员化身 “创意引路人”:俯身调整线条,蹲身聆听奇思。从理论启蒙到创意落地,孩子们笔下的 IP,不再是普通的平面图案,而是饱含温度的 “家乡发言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 IP 设计作品饱含巧思。无限创意与深刻乡情,潜藏在故乡的晨昏与烟火里,只需一颗柔软童心,便能让其在纸间鲜活生长。
(图为 IP 设计课 通讯员 胡瑶 供图)
叶语传情:自然馈赠,拼贴乡土画卷
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走近自然,收集竹叶、银杏叶、松针等各种树叶,还有不知名的小野花——这些带着晨露的自然馈赠,成了最特别的“画材”。“树叶的形状、颜色、纹路,都是大自然写的诗。”团队成员拿起一片锯齿边的枫叶,“试着把它们变成你心里的画面。”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树叶的纹理和色彩转化成一幅幅充满诗意的乡土画卷。课堂中,团队成员以自然为教材,引导孩子发现美、创造美,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图为孩子们制作植物拼贴画 通讯员 费家晴 供图)
黏土生趣:指尖创意,捏塑童真世界
五彩斑斓的黏土在孩子们手中变幻出各种可爱造型。从憨态可掬的动物到充满童趣的小物件,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团队成员穿梭在课桌间,与孩子们互动交流,温暖的阳光洒满教室,映照出孩子们专注而快乐的笑脸。捏出的黏土小物件在这一刻都成了最珍贵的童真记忆,定格了夏令营里用黏土捏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时光。
(图为孩子们展示黏土作品 通讯员 何源 供图)
笔绘心园:童梦勾勒,绽放未来蓝图
夕阳西下,校园彩绘课堂为当天的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理想校园——教学楼顶的翠竹、操场边的“竹笋滑梯”......稚嫩的笔触下,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学生手绘过程 通讯员 费家晴 供图)
创意续航,成长不停歇。课程结束后,孩子们把作品一排排摆开,宛如小型艺术展:IP 画里的家乡符号、树叶拼贴的自然诗篇、黏土捏就的乡土记忆、画笔勾勒的校园梦想,共同诉说着这一天的成长。
(图为手绘校园课堂 通讯员 费家晴 供图)
第七天的夏令营,在指尖的温度与童心的璀璨中落幕。当创意与乡土相遇,当想象与自然相拥,孩子们笔下的 IP、树叶、黏土与校园,都成了乡土成长最生动的标签。而这份成长背后,是更深远的意义——团队负责人所言“孩子们爱家乡、敢想象、会创造”,恰是乡村未来的微光。这束光随蝉鸣扎根仙峰村,既是当下的光芒,更是未来的序章,见证着乡土在童真与创意中,悄然生长出蓬勃的生命力。
此次夏令营不仅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育的种子。川农学子以专业所学回馈乡土,用艺术赋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未来,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